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旧版入口
 
网站首页 最新资讯 政策法规 经验交流 知识宝典 专题活动 专家观点 节能论坛 精英智库 高端视点
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 产品商城 技术推介 项目推介 会议会展 数据统计 会员服务 培训中心 创新创业
日本拟借地热能摆脱核电依赖
加入时间:2019-10-29  来源:本站  作者:paopao
 

  自2011年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发生以来,日本的能源结构就处于动荡状态。在关闭多个核电站后,日本能源资源约束加剧,能源供需矛盾逐渐显现。虽然,日本用天然气、煤炭等资源代替核电的“损失”,但大量使用一次能源无疑会增加环境负担,同时还将增加日本按时完成《巴黎协定》承诺的不确定性。为了找寻安全有效的绿色能源解决方案,日本将目光瞄向了地热能。
  
  据了解,日本地热能资源丰富。日本经济产业省数据显示,日本地热资源位居世界第三位,潜在地热发电能力逾2300万千瓦,如能充分开发利用,可满足日本全国1/7以上的电力需求。
  
  油价网认为,对于能源匮乏的日本,发展地热发电符合其国情。虽然日本也在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但光伏、风电均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而地热发电并不依赖天气,运行效率更高。
  
  据日本政府设立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从2017年的16%提高到22%-24%。《日经亚洲评论》表示,日本政府希望能利用丰富的地热资源以达到调整能源结构的目的,地热发电将助力这一目标的实现。
  
  目前,日本政府正计划通过鼓励私营部门投资促进地热能的发展。按照计划,日本石油天然气和金属矿物资源机构(JOGMEC)将从2020年4月起,为潜在开发商提供相关地热钻探咨询服务。
  
  《日经亚洲评论》认为,虽然地热发电获日本政府大力支持,但该产业的发展仍有不确定性。
  
  据悉,地热钻探工作极其复杂。钻探一个地热孔需两年左右的时间,花费数百万美元。即使成功钻探了地热孔,且资金保持充足,建设一个地热厂还需大约10年。高昂的成本也对投资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私营部门很难有兴趣投入地热产业。
  
  油价网还指出,地热电站候选地多位于自然保护区,该区域原则上不允许进行建设或开采作业,且候选地大多邻近温泉,为保护温泉,各地对上马地热电站项目存疑。即便地热电站建成投运,后续的管理工作也需严格监管。
  
  在此情况下,有观点认为,即使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短期内也无法实现地热电站的规模化商用。并且,日本电力需求较高,而一个地热电站和一个核电站的发电规模差距甚大,地热发电很难助力日本摆脱对核依赖。
  
  因此,在“脱核”问题上,日本政府官员划为两派。以新任环境大臣小泉进一郎为代表的支持方认为,为避免福岛核电站的悲剧重演,日本应关闭所有核电站。
  
  “我们无法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如果核泄漏事故重演,后果不堪设想。”但另一方则认为,“全面关闭日本境内核电厂”不可能发生。“核电存在风险,人们对此有一定担忧,但不管是当下还是未来,‘零核’的设想都是不现实的。”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菅原一秀说。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露天煤矿开采呈现哪些新趋势?
能源企业如何迎接下一次工业革命?
畅通充电桩进小区之路,有多难?
浙江电改历程、面临的形势及展望
如何应对新能源汽车充电速度狂飙
如何让绿电供得上、用得好
产品交流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提升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 探秘国内首个
我国最大潮流能发电机组研制成功
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应未雨绸缪
技术交流  
新疆油田套损修复技术挺进“千米级”
塑料“变废为油”转化效率超95%
中国石油石化院核心催化剂技术助力“
中国科学家实现新型半导体光伏研发
成功案例  
三峡巴西帕尔梅拉风电项目完成全部风
我国首批商用堆产碳-14成功出海
国内首台百万褐煤发电机组并网发电成
全球首台500千伏植物油变压器成功
他山之石  
引力波信号验证霍金黑洞面积定理
“光子折纸”技术可在芯片上折叠玻璃
一次高温美发或释放超百亿纳米颗粒
现有商用磁铁可助力太空制氧
优化基站设施能耗 助推绿色低碳发展
湖北: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支持绿色低
数字智造+零碳园区:专家共议低碳发
助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三部门“小切
系统发力推动低碳转型
变“废”为“宝”,用咖啡渣种出低碳
湖南江永:循环经济+特色农业 激活
以循环经济为笔 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绿色中国新图景 变废为宝 绿色循环
京沈产学研融合助推循环经济发展
浙江模式激活绿色动能循环经济勾勒全
丰倍生物:产业链协同助力绿色循环经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2010年吉林省生态省建设、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建设》
项目名称:《吉林省节能减排网络信息平台建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6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