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旧版入口
 
网站首页 最新资讯 政策法规 经验交流 知识宝典 专题活动 专家观点 节能论坛 精英智库 高端视点
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 产品商城 技术推介 项目推介 会议会展 数据统计 会员服务 培训中心 创新创业
若要全球升温不超过2℃ 各国需再减排百亿吨
加入时间:2015-11-11  来源:本站  作者:jyzdh
 
  工业革命后,随着人类活动,特别是消耗的化石燃料(煤炭、石油等)的不断增长和森林植被的大量破坏,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断增长,致使全球平均温度逐渐上升。按照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IPCC)的评估,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全球表面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0.3℃到0.6℃,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到25厘米。
  
  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已经产生了影响,如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湖泊水位下降、湖泊面积萎缩、冻土融化、河(湖)冰迟冻于早融、中高纬生长季节延长、动植物分布范围向极区和高海拔区延伸、某些动植物数量减少、一些植物开花期提前等等。
  
  现在全球气温已经比工业化以前升高大约0.8摄氏度。2010年有近200个国家达成共识,致力把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以免气候变化带来危险影响。
  
  截至2015年十月底,已有155个国家正式提交了有关开展温室气体减排等气候行动的“国家自主贡献预案”,相关提交方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到全球排放总量的近90%。
  
  11月6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日内瓦发布的报告说,各方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将为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协议提供前所未有的动力,但各方所贡献的减排量距实现本世纪末将升温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的目标仍有差距。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排放差距》报告称,目前各国的国家自主减排计划,仍然会使全球气温上升2.7摄氏度,不足以达到2摄氏度的安全目标。若要达成全球升温不超过2℃的目标,各国到2030年时仍需要在他们现有的计划基础上,再减排120亿吨(Gt)。
  
  报告发现,为使全球气温上升不超过2摄氏度,2025年排放不得超过48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2030年不得超过420亿吨。但是,即便各国都完全履行了他们提交的减排计划,预计2025年全球排放为5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2030年为540亿吨——这意味着2025年和2030年分别存在50亿吨和120亿吨的差距。
  
  不过这份报告主要是对截至10月1日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的119份“国家自主贡献”文件进行了评估。由于还有少数国家没有提交他们的自主减排计划,这份报告说,如果他们与已提交国家的减排百分比相同,则2025年和2030年的排放差距将进一步缩小,分别为5亿和1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席科学家麦格莱德表示,这份新报告重点关注“各方‘国家自主贡献’减排量”和“是否能弥合减排差距”这两大问题。为弥合升温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减排差距,各方应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积极推动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开发可再生能源、深化国际合作及森林保护等工作。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实现新型能源体系创新发展需聚焦三类
露天煤矿开采呈现哪些新趋势?
能源企业如何迎接下一次工业革命?
畅通充电桩进小区之路,有多难?
浙江电改历程、面临的形势及展望
如何应对新能源汽车充电速度狂飙
产品交流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提升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 探秘国内首个
我国最大潮流能发电机组研制成功
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应未雨绸缪
技术交流  
新疆油田套损修复技术挺进“千米级”
塑料“变废为油”转化效率超95%
中国石油石化院核心催化剂技术助力“
中国科学家实现新型半导体光伏研发
成功案例  
三峡巴西帕尔梅拉风电项目完成全部风
我国首批商用堆产碳-14成功出海
国内首台百万褐煤发电机组并网发电成
全球首台500千伏植物油变压器成功
他山之石  
引力波信号验证霍金黑洞面积定理
“光子折纸”技术可在芯片上折叠玻璃
一次高温美发或释放超百亿纳米颗粒
现有商用磁铁可助力太空制氧
优化基站设施能耗 助推绿色低碳发展
湖北: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支持绿色低
数字智造+零碳园区:专家共议低碳发
助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三部门“小切
系统发力推动低碳转型
变“废”为“宝”,用咖啡渣种出低碳
湖南江永:循环经济+特色农业 激活
以循环经济为笔 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绿色中国新图景 变废为宝 绿色循环
京沈产学研融合助推循环经济发展
浙江模式激活绿色动能循环经济勾勒全
丰倍生物:产业链协同助力绿色循环经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2010年吉林省生态省建设、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建设》
项目名称:《吉林省节能减排网络信息平台建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6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