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旧版入口
 
网站首页 最新资讯 政策法规 经验交流 知识宝典 专题活动 专家观点 节能论坛 精英智库 高端视点
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 产品商城 技术推介 项目推介 会议会展 数据统计 会员服务 培训中心 创新创业
生物质能如何跟上“风”“光”脚步?
加入时间:2020-12-24  来源:本站  作者:jyzxq
 
  近年来,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持续扩大。但相比于风能和太阳能等行业的快速发展,生物质能发展的步伐显得相对缓慢。如何推动生物质能发展赶上“大部队”,成为业界人士热议的话题。
  
  在中国,生物质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生物质能产业促进会会长陈小平指出,现在农作物秸秆、林业废弃物、城市有机生活垃圾、人、畜禽粪污,农产品加工及工业有机肥料、有机沼液都是生物油气的重要燃料。在中国可供开发的生物质能能源量达8.37亿吨标准煤,相当于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20%以上,“我觉得潜力巨大”。
  
  但这种发展潜力似乎并没有转化为生物质能行业的实力。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俊峰在2019全球生物质能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直言,中国可再生能源规划中包含风能、太阳能、水能和生物质能,但相比于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装备技术能力的迅速提升,生物质能行业和技术发展还较为缓慢。
  
  李俊峰提醒说,近年来不断下降的光伏发电的价格相当于给中国可再生能源价格画了一个“天花板”,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生物质能的发展将进一步面临挑战。
  
  不过与挑战并存的是生物质能发展的巨大机遇。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中心副主任胡华龙指出,目前世界各国都提出了明确的生物质能源发展目标,制定了相关发展政策、法规和规划,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对于中国来说,随着生活垃圾分类的推进,可供发展的生物质也越来越多。
  
  此外,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为生物质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胡华龙指出,多学科深度融合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将呈现多元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发展态势。
  
  环境保护的高要求也为生物质能发展创造了空间。清华大学教授杨旭东指出,要解决农村清洁取暖需要依靠“三驾马车”+“重要基础”。其中重要的基础是建筑节能,三驾马车就是生物质、太阳能和空气源。
  
  杨旭东表示,要利用生物质能解决推进清洁供暖,必须解决技术问题。比如说,颗粒燃料怎么便宜、方便获取,第二就是生物质炉具怎么更加高效、清洁化和便捷化,让老百姓喜欢用、愿意用。
  
  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任东明也强调,生物质能行业克服阻力获取发展新动力的关键在于技术的进步:比如说生物质能发展技术存在的不稳定、能耗高、效率低的问题,包括纤维素乙醇关键技术及工程化的问题,这些问题亟待技术突破,通过创新来解决。
  
  对于生物质能未来的发展,胡华龙给出了两点建议:一是要加强创新型促进生物质能综合利用,加强顶层设计,践行系统设计规划,发展生物质能技术要与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等国家重大战略相结合,要统筹考虑各种需求,协调考虑能源、资源、环境、生产模式、生活方式等进行多元技术集成。要通过综合化的手段实现技术的规模化、组织化、装备化,将资本运作、技术服务、商品交易等融入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中。
  
  二是要构建多种废物协同处理的资源化系统,构建智能化、规模化多原料材料的物理、化学多元转化为一体的废弃物综合利用系统,改变传统单一的处理模式,增进各种生物质的互补与融合,实现多种废弃物协同处置,实现各类废物取料协同利用,将废物转化为可燃气、有机物等其他资源,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露天煤矿开采呈现哪些新趋势?
能源企业如何迎接下一次工业革命?
畅通充电桩进小区之路,有多难?
浙江电改历程、面临的形势及展望
如何应对新能源汽车充电速度狂飙
如何让绿电供得上、用得好
产品交流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提升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 探秘国内首个
我国最大潮流能发电机组研制成功
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应未雨绸缪
技术交流  
新疆油田套损修复技术挺进“千米级”
塑料“变废为油”转化效率超95%
中国石油石化院核心催化剂技术助力“
中国科学家实现新型半导体光伏研发
成功案例  
三峡巴西帕尔梅拉风电项目完成全部风
我国首批商用堆产碳-14成功出海
国内首台百万褐煤发电机组并网发电成
全球首台500千伏植物油变压器成功
他山之石  
引力波信号验证霍金黑洞面积定理
“光子折纸”技术可在芯片上折叠玻璃
一次高温美发或释放超百亿纳米颗粒
现有商用磁铁可助力太空制氧
优化基站设施能耗 助推绿色低碳发展
湖北: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支持绿色低
数字智造+零碳园区:专家共议低碳发
助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三部门“小切
系统发力推动低碳转型
变“废”为“宝”,用咖啡渣种出低碳
湖南江永:循环经济+特色农业 激活
以循环经济为笔 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绿色中国新图景 变废为宝 绿色循环
京沈产学研融合助推循环经济发展
浙江模式激活绿色动能循环经济勾勒全
丰倍生物:产业链协同助力绿色循环经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2010年吉林省生态省建设、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建设》
项目名称:《吉林省节能减排网络信息平台建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6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