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旧版入口
 
网站首页 最新资讯 政策法规 经验交流 知识宝典 专题活动 专家观点 节能论坛 精英智库 高端视点
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 产品商城 技术推介 项目推介 会议会展 数据统计 会员服务 培训中心 创新创业
五中全会重着生态笔墨 “十三五”哪些行业会火
加入时间:2015-11-03  来源:本站  作者:jyzdh
 
  【关键词一】“互联网+”
  
  【相关产业】云存储、大数据应用、云计算与产业结合、可穿戴移动设备、物联网等
  
  【公报内容】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专家解读】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十三五规划期间,正值互联网+的工业4.0时代到来之时,我们面临着传统行政理念的转换、市场自由的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经济格局的重构等新老问题的交汇之口。互联网科技已经在上个五年计划中完全发挥了对产业发展和模式的“颠覆性”效果,十二五规划的成功和中国经济的活跃,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党和政府对互联网经济和网络技术的重视程度。在上个五年中,我国基本完成了信息化建设,全球前二十大互联网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一半席位。一线城市率先完成的信息化建设基础,以及网络技术和网络产业取得的辐射性效果,已经开始向二三线城市延伸。互联网作为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国防、通讯、信息交互、民生、交通、金融、零售、服务等各个国计民生的领域。互联网已经从单纯的互联互通,转变成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云存储等几乎所有社会经济方方面面。网络已经成为国民的生活方式,成为企业的发展形态,成为了政府的行政方式。
  
  不过,十二五之前的互联网发展水平和层次,绝大部分仍停留在“+互联网的工业3.0”时代,仍是将网络看作是传统产业或服务的载体。未来的五年正是互联网+转变成经济新常态的关键性时期,互联网的基础性作用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云存储、大数据应用、云计算与产业结合、可穿戴移动设备、物联网将成为未来五年中国经济能否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关键助推器。届时,共享经济和大数据的全面产业化将从概念模式转换成实体经济,这也是中国未来五年能否抓住机遇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二】绿色发展
  
  【相关产业】海绵城市、黑臭水治理、小锅炉改造、水处理、土壤修复、新能源汽车和城市基础设施充电桩等细分行业
  
  【公报内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
  
  【专家解读】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坚持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这表明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方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途径。绿色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和价值观体系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绿色发展也将同创新、协调、开放和共享发展一起成为推动国家发展转型的重要驱动力。
  
  国研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强调低碳循环发展,首先能满足人们对好的环境的需求,实现民生目标;其次,促进经济增长,建设节能环保,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进循环经济;第三,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在淘汰“三高行业”过程中实现经济结构转型,降低三高产业在经济中比重,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
  
  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管清友:生态文明首次列入十大目标,美丽中国将写入五年规划,又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可以说中国把生态环保放在了空前的高度。
  
  民生证券交运分析师李师庆: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十三五”期间,新能源汽车和城市基础设施充电桩将得到更多重视。
  
  【关键词三】农业现代化
  
  【相关产业】农村电商、农村物流、农机装备、农村金融、休闲农业等行业
  
  【公报内容】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专家解读】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郑宇洁:“十三五”将农业政策作为主线,农村电商、农村物流、农机装备、农村金融、休闲农业等行业的相关企业将直接受益。技术含量低、增长方式粗放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国家可能会出台多项政策促进农机装备制造发展。
  
  【关键词四】制造强国
  
  【相关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等
  
  【公报内容】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
  
  【专家解读】国务院5月印发了有中国版“工业4.0”之称的《中国制造2025》,选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作为十大重点领域,同时提出建设智能制造、制造业创新建设、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五大工程”。
  
  工信部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制造强国战略”最先肇始于中国工程院开展的“制造强国战略”研究,该研究把全世界的制造强国划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美国,第二梯队是德国和日本,第三个梯队是中国、英国等国家。中国的目标是,通过30年的追赶,进入“制造强国”的第一梯队。
  
  左世全认为,《中国制造2025》正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步,“在‘三步走’过程中,《中国制造2025》迈出了第一步,这一阶段的目标是以德日为追赶对象,力争进入第二梯队,其重点是通过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培育新型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来夯实中国制造业的基础。因而这10年中国选择了高档数控机床与机器人等十大领域作为重点突破。”
  
  在“制造强国”战略的具体落实过程中,左世全称,中国将采用“1+X”的形式来推进,而X包括多个行业的“十三五”规划。“《中国制造2025》是‘1’,‘X’是多个相应的其他配套措施,具体包括十大重点领域的发展规划、还有关键工程的发展规划和意见,比如,最关键的‘智能制造’,中国要做一个‘十三五’的规划,‘绿色发展’也要做一个相应的规划。”
  
  【关键词五】健康中国
  
  【相关产业】医疗服务、健康保险、养老产业及互联网医疗等
  
  【公报内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专家解读】“健康中国”战略已酝酿多年。早在2007年中国科协年会上,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即公布了“健康护小康,小康看健康”的三步走战略。对资本市场而言,一旦“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万亿级产业投资盛宴将随之开启。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大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然而与美国、日本甚至很多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大健康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的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国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0%。而我国的健康产业仅占GDP的4%-5%。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健康中国’战略落地,‘十三五’期间围绕大健康、大卫生和大医学的医疗健康产业有望突破十万亿市场规模。医疗健康产业也将引领新一轮经济发展浪潮。”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露天煤矿开采呈现哪些新趋势?
能源企业如何迎接下一次工业革命?
畅通充电桩进小区之路,有多难?
浙江电改历程、面临的形势及展望
如何应对新能源汽车充电速度狂飙
如何让绿电供得上、用得好
产品交流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提升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 探秘国内首个
我国最大潮流能发电机组研制成功
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应未雨绸缪
技术交流  
新疆油田套损修复技术挺进“千米级”
塑料“变废为油”转化效率超95%
中国石油石化院核心催化剂技术助力“
中国科学家实现新型半导体光伏研发
成功案例  
三峡巴西帕尔梅拉风电项目完成全部风
我国首批商用堆产碳-14成功出海
国内首台百万褐煤发电机组并网发电成
全球首台500千伏植物油变压器成功
他山之石  
引力波信号验证霍金黑洞面积定理
“光子折纸”技术可在芯片上折叠玻璃
一次高温美发或释放超百亿纳米颗粒
现有商用磁铁可助力太空制氧
优化基站设施能耗 助推绿色低碳发展
湖北: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支持绿色低
数字智造+零碳园区:专家共议低碳发
助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三部门“小切
系统发力推动低碳转型
变“废”为“宝”,用咖啡渣种出低碳
湖南江永:循环经济+特色农业 激活
以循环经济为笔 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绿色中国新图景 变废为宝 绿色循环
京沈产学研融合助推循环经济发展
浙江模式激活绿色动能循环经济勾勒全
丰倍生物:产业链协同助力绿色循环经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2010年吉林省生态省建设、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建设》
项目名称:《吉林省节能减排网络信息平台建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6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