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旧版入口
 
网站首页 最新资讯 政策法规 经验交流 知识宝典 专题活动 专家观点 节能论坛 精英智库 高端视点
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 产品商城 技术推介 项目推介 会议会展 数据统计 会员服务 培训中心 创新创业
太阳能超导地热采暖
北京时代科力科技有限公司
加入时间:2009-11-07  来源:本站  作者:霍姝辰
 
  太阳能超导地热采暖介绍
  太阳能超导地热采暖是一项世界领先技术,太阳内部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辐射到地球,人们通过光电,光热,光化学的方式转化加以利用,以太阳能为热源,以超导地暖为散热体,其工作原理是太阳能集热装置把超导介质加热,低温(只需30℃即可)传递热能到室内地面下铺设的管道,采暖通过管道内介质循环将地面加热到一定温度,再由地面均匀地向室内辐射热量,同时在冷热空气的比重差作用下,产生了空气的自然对流现象,从而创造出具有理想温度分布的室内热微气候,使室内环境达到人体感官最舒适的状态。由于是房间地面地温辐射,所以对系统温度的要求十分低,20分钟即可将整个房间加热到20℃以上(温度可自控),节省能源,使用寿命可长达50年。其特点是没有任何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还可以保障人体代谢率,改善室内热湿环境,大大提高人体热舒适性,有利于人体健康。
  太阳能超导地热采暖优势
  1、利用太阳能的免费源;高效、节能、运行费用低.
  2、传热速度快,循环不用水,而是利用超导介质循环导热。超导介质具有优良的吸热、换热性能,是传统取暧所不及的;同样环境温度,比水升温速度快57%。是传统水循环方式的换代产品,符合德国TL-VW774、美国ASTM.D3306标准。
  3、凝点、沸点:不受地区的温度限制,超导介质的最低凝点可达-60℃以下、沸点可达到180℃以上,以适应太阳能系统的需要;同时,根据不同的需要,还可制成各种标号的超导介质。高、低温沸点、凝点及运动粘度优异,符合系统的自循环和强制循环的技术要求。
  4、不腐蚀:太阳能循环系统是采用各类金属制成的密闭循环系统;其中大部分采用的是pvc,铝塑管,钢管作为传导的管路;针对这个情况,本品特别对铜、焊锡、铝、镁合金、不锈钢、铸铁、45#钢、pvc、铝塑管、等管材采用了特殊的缓蚀技术,可确保系统不腐蚀;整个系统可靠运行20年以上不用更换。
  5、地面辐射供暖方式较对流供暖方式热效率高,热量集中在人体受益的高度内,室内设定温度即使比对流式采暖方式低2~5℃,也能使人们有同样的温暖感觉,所以温差传热损失会大大减小;
  6、热媒低温传送,在传送过程中热量损失小,热效率高;
  7、与其他采暖方式相比,节能幅度约为90%,如采用分区温控装置,节能幅度可达到95%。
  8.技术成熟,安全、可靠,使用方便,价格便宜。
  9.费用对比;按北京市规定煤气供暖的运行和支付费用为24元/平方米。一个采暖季需支付2400元。而太阳能地暖100平方米居室为例,太阳能地暖几乎不花取暖费用。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实现新型能源体系创新发展需聚焦三类
露天煤矿开采呈现哪些新趋势?
能源企业如何迎接下一次工业革命?
畅通充电桩进小区之路,有多难?
浙江电改历程、面临的形势及展望
如何应对新能源汽车充电速度狂飙
产品交流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提升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 探秘国内首个
我国最大潮流能发电机组研制成功
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应未雨绸缪
技术交流  
全球首块氢负离子原型电池研制成功
新疆油田套损修复技术挺进“千米级”
塑料“变废为油”转化效率超95%
中国石油石化院核心催化剂技术助力“
成功案例  
广西最大规模车网互动示范站建成投运
全球首套防喷器动态剪切试验装置“首
西北首座百万千瓦级抽蓄电站枢纽工程
三峡巴西帕尔梅拉风电项目完成全部风
他山之石  
低温下稳定运行的钠基固态电池问世
纳米级粒子“量子挤压”首次实现
引力波信号验证霍金黑洞面积定理
“光子折纸”技术可在芯片上折叠玻璃
光伏行业实现多环节高效协同
生态环境部:发展绿色金融助推绿色低
电装中国以创新助力“双碳”目标推动
邮储银行保定市分行助力企业低碳转型
变废为宝引领绿色低碳新风尚
武汉这栋楼藏着怎样的“低碳密码”
湖南江永:循环经济+特色农业 激活
以循环经济为笔 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绿色中国新图景 变废为宝 绿色循环
京沈产学研融合助推循环经济发展
浙江模式激活绿色动能循环经济勾勒全
丰倍生物:产业链协同助力绿色循环经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2010年吉林省生态省建设、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建设》
项目名称:《吉林省节能减排网络信息平台建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6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