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周末,家住开发区悦蓝轩的熊欣欣都会手机登录“投对啦”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再生资源回收平台,按照平台指南对家里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然后预约专业人士上门回收家里分类放置的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对她来说,这种“互联网+垃圾分类+回收”的方式非常实用。
随着相应政策的出台,巨大的市场潜力持续释放,新区垃圾分类市场迎来各界资本关注,“互联网+垃圾分类”“互联网+回收”“互联网+电商”等各种新型创新模式的探索,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动能,垃圾分类全产业链的打造已成新趋势。然而,在固废处理产业和资源回收利用并不完善的现代生活中,如何构建完善的垃圾分类体系仍是一个亟待攻破的课题。
从垃圾中淘宝
从1957年北京率先在全球提出“垃圾分类”概念,到2000年住建部确定北京等8座城市试点“可回收”“不可回收”两分法垃圾分类,再到今年3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在包括京津沪在内的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可以说,“垃圾分类”已经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新区大街小巷不断推陈出新的分类垃圾桶,也已经不是新鲜事物。
今年以来,密集出台的相关环保政策多次提及“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这让不少企业发现了垃圾分类这座亟待发掘的富矿。业内人士预计,百亿垃圾分类市场即将启动,到2020年,垃圾分类市场将释放超过200亿元。
那么,垃圾分类这座矿究竟富在哪里?新区企业天津林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林成科技“)CEO杨晓东表示,目前垃圾分类已经市场化,以政府采购服务的形式实现企业自给自足,垃圾分类主要富在可回收物品的附加值上。
以6000户体量的新城家园小区为例,在实施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之前,居民每天混装混投大量生活垃圾,小区内240升容量的垃圾桶,可以装满三四百桶,里面混有大量可回收垃圾。“据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介绍,常有废品回收从业人员在小区里翻垃圾桶找废品,有时这个队伍多达百人,说明废品回收市场十分可观。”在塘沽街垃圾分类回收试点,天津启迪桑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启迪桑德”)工作人员张志礼称。混杂在生活垃圾中的废纸箱、塑料瓶、废弃金属制品都是废品回收人员的“宝贝”。据该公司提供的科普资料显示,一吨废纸回收后可造出850公斤好纸,一吨废塑料可回炼300公斤无铅汽油和柴油,一吨废钢铁可炼好钢铁750公斤,一吨餐厨垃圾生化处理后可生产300公斤优质肥料或工业用油。
如果这样的数据看上去不够直观,直接换成回收价格就能一目了然了。记者采访多位废品回收行业从业人员得知,目前废纸箱回收价格是1.4元/公斤,废报纸回收价格是2元/公斤,废塑料瓶回收价格是3元/公斤。而越来越多的市民也开始意识到资源回收利用所带来的价值。家住北塘海沣苑的退休老人张云香,每天都会把矿泉水瓶、空油瓶、报纸、纸箱分门别类分开存放,每隔一两周时间集中卖给废品回收人员,“每次能卖五六十块钱,用来买菜足够四口之家吃三四天。”老人说。
随着网购以及快递行业的发展,废纸箱在生活垃圾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一位在开发区从事废品回收的师傅告诉记者,他每天能从包片的小区里回收500公斤左右的废纸箱,每年废品回收带来的收益在十几万元左右。除了骑着三轮车、开着旧货车走街串巷的废品回收从业人员外,近两年新区还涌现了多家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抢食“废品淘宝”市场大蛋糕。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区开展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中,厨余垃圾分类及处理被格外重视。据资料显示,目前新区餐厨垃圾日产生量约400吨,处置主要分为四种状况。一是由取得餐厨垃圾处置特许经营权的天津碧海环保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碧海环保”)负责对新区部分区域餐厨垃圾进行收运处置;二是部分餐厨垃圾混入生活垃圾,运送至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焚烧处理;三是一些餐厨垃圾被个体户收运并进行非法处置;四是少部分通过处理成为有机肥,进行综合利用。
一分钟前还是佳肴,一分钟后成了垃圾。厨余垃圾俗称泔水,处置不当会对环境卫生造成恶劣影响,且容易滋长病原微生物、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然而,厨余垃圾并非一无是处。专家认为,厨余垃圾具有废物与资源的双重特性,营养丰富的厨余垃圾是宝贵的可再生资源。记者从碧海环保公司了解到,该公司采用先进的生物发酵技术对餐饮废弃物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后,生产高蛋白饲料营养品,用作饲料添加剂。
数据显示,中国大陆90%以上可以利用的废弃物,被填埋或焚烧。每年15亿吨左右的建筑垃圾得到再生利用的仅有几千吨。每年产生5000万吨废纸,回收利用率却不到60%。杨晓东告诉记者,实现废弃物最大利用的前提便是垃圾分类。垃圾分类行业公司要提高可回收物品的回收利用率,就必须在源头分类方面做足文章。
垃圾分类难在源头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瓜子皮属于厨余垃圾,还是生活垃圾?
“瓜子仁吃掉了,瓜子皮剩下了,瓜子皮是饮食产生的垃圾,所以是厨余垃圾。”在刚刚过去的泰达马拉松大赛嘉年华现场,一项垃圾分类现场测试活动引起众多市民驻足参与,市民杜女士理所当然地将写有“瓜子皮”的卡片,投放进厨余垃圾桶中,意外被现场淘汰。
活动组织方就是林成科技。据现场工作人员称,按照垃圾四分法,厨余垃圾主要包括剩菜剩饭、菜梗菜叶等植物残余和鱼刺肉骨等,所以,瓜子皮属于一般生活垃圾。
10月23日,家住大沽街新桥里的张彤欣喜地发现,小区里新安装了四分法垃圾桶,要求将垃圾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进行分类,并分别投放在红色、绿色、蓝色、黑色塑料垃圾桶中。然而,垃圾桶进行分类容易,垃圾进行分类却不是一件容易事儿。“牛奶盒是可回收物吗?垃圾分类图示上没画出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会遇到很多分类难题,比如吃饭时用来擦嘴的纸巾,一次性碗筷,用来包裹食物的纸袋、塑料袋……究竟该如何分类?
据了解,目前新区出现了三种垃圾分类方式。一种是四分法,一种是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进行分类的二分法,第三种就是将废旧电池等有毒有害垃圾从不可回收垃圾中区分出来进行单独分类。然而,许多人发现,即使有分类垃圾桶,里面装的也可能是没分类的垃圾,即使里面装的是分好类的垃圾,最后清运时还是可能会遭遇“一锅烩”。
在新港街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启动仪式上,天津庚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庚南环保”)总经理张伟刚表示,其实垃圾分类才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只要把源头分类做好,剩下的垃圾分类运输、分类回收、分类处理,各环节都是容易操作的。
在垃圾分类市场的前端,推广垃圾源头分类最困难的工作其实在于人们观念的改变。“我们企业原本就是生产包括垃圾桶在内的环卫设施的,投放引导垃圾分类的四色桶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改变用户多年来形成的习惯,如何改变用户的固有观念。”张伟刚表示。
新港街道办事处主任祝照新认为,想要推广垃圾分类,就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让居民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自发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自觉维护社区优美环境,为滨海新区创建繁荣宜居智慧新城贡献力量。
作为新港街垃圾分类工作试点小区,新尚里小区是房龄超过20年的老旧小区。庚南环保总经理张伟刚告诉记者,在未实施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居民以老年人及外来流动人口较多,引导垃圾分类投放会更困难,因此在设置分类投放四色垃圾桶的同时,公司还按照每300户设置一名专职垃圾分类督导员的标准,安排专职垃圾分类督导员现场上班,并考虑与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相结合,聘请网格管理员参与垃圾分类督导工作。
这项垃圾分类引导工作究竟有多难?张伟刚坦言,公司在山西太原的垃圾分类试点,在引导小区住户树立正确垃圾分类理念方面,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也只做到了“初见雏形”的效果。
“日本和德国开展垃圾分类已经20多年,还有20%的国民不参与垃圾分类。引导用户树立正确的分类意识,是最大的难题。”杨晓东表示。
“互联网+”是必然趋势
目前,新区垃圾分类市场处在大规模试点阶段。建立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对生活垃圾实施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利用,实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当务之急,是如何提高垃圾分类效率,如何让垃圾分类成果与再生资源回收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如何强化垃圾分类的责任感和获得感……针对这些问题,一个以“互联网+”为引线的智能垃圾分类产业正在崛起。
计算机专业科班出身的杨晓东认为,垃圾分类管理必须引入互联网思维,才能实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目标。
目前,活跃在新区的环保企业正在探索智能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大产业并网,这就催生了充满科技感和新奇感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设备及相关产品的出现。
近日,由启迪桑德负责运营的新区首个一站式垃圾分类服务亭——“好嘞”垃圾分类便民服务亭在新城家园正式启用。现场运营负责人张志礼告诉记者,“好嘞”垃圾分类便民服务亭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活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的融合,搭上“互联网+”顺风车,垃圾分类变得更加方便、智能。每户居民都有一张专属的智能服务卡,刷卡后垃圾分类箱门自动打开,居民对应分类回收箱投放。回收箱下面自带的电子秤会进行称重,并把重量换算成积分,数据信息上传到云端,居民可凭积分兑换商品。从投放垃圾开始,到兑换商品,都是智能化操作。
其实,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在新区并不是新鲜事物。中新天津生态城是本市首个在设计时就融入垃圾源头分类处理理念的城区,生态城环保有限公司通过投放智能物回终端机,面向生态城居民提供废旧物品回收服务。
除了设备吸引人之外,积分兑换、日用品兑换以及无用废弃物变现等利好也让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得以迅速铺开。随着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推广,这种融入移动扫码、定位识别、自动称重、智能估值、生物特征识别以及交互联网等功能的环保设备赚足了眼球。不少居民坦言,对机器充满了好奇,就像发现了新的智能玩具。而且,这样一个能方便快捷处理垃圾,并且从中获益的渠道,对于居民来说都是有利无弊的。
与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设备升级打造的智能分类回收平台相比,杨晓东更愿意称自己企业的垃圾分类模式为智慧分类。他认为,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广垃圾分类,不是比拼谁家设备功能更强大,而是要看谁能借助互联网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大家正确分类。
为了带动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林成科技研发的一款“资源再生工厂VR”产品,可以让体验者身临其境般地体验到废旧塑料回收后加工成聚酯面料原材料,然后变成涤纶面料衣服的神奇过程。这远比告诉市民回收利用一吨废旧塑料能省下多少吨石油更容易接受。
庚南环保总经理张伟刚说,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经过了前期智能机器的吸引,绿色积分和现金的奖励阶段,最终,这种垃圾分类方式会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像福州等垃圾分类比较成熟的城市和地区,越来越倾向‘去积分化’,改用地方性法规的规范性,去代替积分奖励的吸引性”。
产业链打造迈进上升通道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垃圾分类回收又有足以看到未来的发掘潜力,因此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到行业中来。依靠科技手段缩短生活废弃物到再生资源的距离,依靠科技手段从垃圾分类中找到接驳再生资源利用的契机,促使“互联网+垃圾分类”“互联网+回收”“互联网+电商”等各种新型创新模式出现,垃圾分类回收作为再生资源利用产业链中获得突破的一环,正逐步迈进上升通道。
据了解,目前垃圾按照可回收物、易腐垃圾、一般垃圾和有害垃圾四分法进行源头分类,经过分类运输进入不同的终端处理环节。据杨晓东介绍,新区本地及周边地区就有危险废弃物处理企业、垃圾焚烧厂、厨余垃圾处置厂。过期药品等有害垃圾会经过专业安全回收仓储运输到专门进行危废处理的企业;一般垃圾会被直运到垃圾焚烧厂;易腐垃圾则由取得餐厨垃圾处置特许经营权的企业负责回收清运,经过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后用作饲料添加剂;塑料和纸箱等可回收物按照市价收购,经过打包仓储运输到周边省市的造纸厂、塑料加工厂等企业进行回收。可以说,目前,一旦新区垃圾分类源头工作做好,从分类运输到终端处理,各环节都是畅通的,只不过没有形成全产业链条。
为了更好地适应垃圾分类产业化趋势,有些科技型环保企业将业务向产业链上下游延展。如启迪桑德负责人就曾公开表示,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支撑下,有望将垃圾分类、环卫、再生资源产业链条打通。而庚南科技等企业也正尝试着将产业链条延展,由生产环保设备专业领域拓展到垃圾分类市场。
“垃圾分类完全可以形成产业链条,但目前有些环保企业本身就是小企业,投入不多、技术不够过硬,只能处理眼前问题,没有去考虑全链条的问题。垃圾真的做好分类后,是宝贵的资源。”天津工业大学教授马敬环多年来致力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研究,她认为垃圾都是有用物质,国家频繁出台环保政策,形成利好局势,很多企业愿意投身进来,对国家环保事业,以及公司自身发展来说都是好事。随着越来越多的环保公司壮大,探索全产业链条就成了新区垃圾分类行业的发展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