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旧版入口
 
网站首页 最新资讯 政策法规 经验交流 知识宝典 专题活动 专家观点 节能论坛 精英智库 高端视点
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 产品商城 技术推介 项目推介 会议会展 数据统计 会员服务 培训中心 创新创业
警惕新能源汽车产业“一哄而上”
加入时间:2017-08-16  来源:本站  作者:jyzl
 

  在中国汽车市场整体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受中国政府新能源汽车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一枝独秀,依旧保持高速增长。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4万辆和4.8万辆,分别同比增长52.9%和41.4%。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销量迅猛上扬,产能过剩也逐渐成了新能源汽车的成长痛点。

  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企业要提高认识,加强技术创新,围绕市场需求研发适销对路的车型;地方应根据自身定位合理规划,形成产业链竞争优势;监管部门也要做好产能预警,适时提高企业准入门槛

  日前,新能源汽车产业过剩之争再起波澜。有媒体报道称,从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国内共有超过200个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项目落地,涉及投资金额10262亿元人民币,已公开的产能规划达到2124万辆。尽管这组数字不一定十分准确,却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繁荣背后的隐忧。

  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强力扶持,受惠于地方不限行、不限购等措施的有力引导,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市场保有量已占到全球总量的50%。基于未来更大的想象空间,新能源汽车产业受到一些企业、业外资本以及地方政府的追捧,呈现“大干快上”的节奏。

  但同时,也出现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乱象。主要表现为,一些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产能扩张上,忽略了技术积累和突破;一些企业围绕“补贴”转,哪款车补贴高,就生产哪款车;还有一些企业忙于跑马圈地,造概念,讲故事,产品始终不见“踪影”。一些地方盲目吸引新能源汽车企业落户,却并不考虑当地是否具备基本的生产条件;一些地方力推新能源汽车,只是为了盘活当地原有的汽车产能和资源。

  乱象丛生的原因很多,但关键在于企业和地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内涵认识不到位。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既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越是在新能源汽车项目“一哄而上”之时,我们越要理性应对,谨防热潮过后一地鸡毛。

  首先,企业要提高认识,加强技术创新,围绕市场需求研发适销对路的车型。虽然新能源汽车的功能与传统汽车完全一样,但其产业链构成、核心技术内涵与传统汽车大不相同,车体结构和生产工艺也更加多样化。

  目前,世界各国研发生产纯电动乘用车的企业仍处于探索和积累阶段,尚未形成像传统汽车一样可以借鉴的、成熟的设计规范和固定的生产研发模式。这就需要企业充分认识行业的高门槛,潜心技术研发,注重创新驱动,而不能停留在低水平的同质化制造中。

  其次,地方应根据自身定位合理规划,形成产业链竞争优势。由于汽车产业对地方经济和就业的贡献程度远高于其他产业,尤其是国家原则上不再批准新建传统燃油汽车企业之后,新能源汽车企业更是成了地方政府争抢的“香饽饽”。

  然而,地方是否具备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基础,是当地政府必须考虑的问题,否则即使建成投产,也难以形成竞争力。当年的光伏产业火爆过后出现产能过剩,反而成为拖累地方经济的累赘,就很能说明问题。因此,地方政府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引导企业理性投资。

  最后,监管部门要做好产能预警,适时提高企业准入门槛。截至目前,国内没有任何一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或咨询机构,针对新能源汽车投资进行过专项统计。相关部门应尽快对各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投资和建设情况展开调查,并及时发布调查结果。与此同时,适时提高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和准入条件,也可进一步引导和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露天煤矿开采呈现哪些新趋势?
能源企业如何迎接下一次工业革命?
畅通充电桩进小区之路,有多难?
浙江电改历程、面临的形势及展望
如何应对新能源汽车充电速度狂飙
如何让绿电供得上、用得好
产品交流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提升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 探秘国内首个
我国最大潮流能发电机组研制成功
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应未雨绸缪
技术交流  
新疆油田套损修复技术挺进“千米级”
塑料“变废为油”转化效率超95%
中国石油石化院核心催化剂技术助力“
中国科学家实现新型半导体光伏研发
成功案例  
三峡巴西帕尔梅拉风电项目完成全部风
我国首批商用堆产碳-14成功出海
国内首台百万褐煤发电机组并网发电成
全球首台500千伏植物油变压器成功
他山之石  
引力波信号验证霍金黑洞面积定理
“光子折纸”技术可在芯片上折叠玻璃
一次高温美发或释放超百亿纳米颗粒
现有商用磁铁可助力太空制氧
优化基站设施能耗 助推绿色低碳发展
湖北: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支持绿色低
数字智造+零碳园区:专家共议低碳发
助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三部门“小切
系统发力推动低碳转型
变“废”为“宝”,用咖啡渣种出低碳
湖南江永:循环经济+特色农业 激活
以循环经济为笔 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绿色中国新图景 变废为宝 绿色循环
京沈产学研融合助推循环经济发展
浙江模式激活绿色动能循环经济勾勒全
丰倍生物:产业链协同助力绿色循环经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2010年吉林省生态省建设、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建设》
项目名称:《吉林省节能减排网络信息平台建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6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