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旧版入口
 
网站首页 最新资讯 政策法规 经验交流 知识宝典 专题活动 专家观点 节能论坛 精英智库 高端视点
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 产品商城 技术推介 项目推介 会议会展 数据统计 会员服务 培训中心 创新创业
可再生能源加速发展 为低碳转型注入新动能
加入时间:2024-11-30  来源:人民网  
 

  近年来,氢能开发、智能电网等快速发展,我国能源转型加速推进,各地能源结构深度优化,绿色能源项目遍地开花,为经济发展注入了“绿”动力。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35.51亿个。其中,风电13.23亿个,占37.25%;太阳能发电6.81亿个,占19.18%;常规水电12.77亿个,占35.97%;生物质发电2.64亿个,占7.44%;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567万个,占0.16%。

  

  此前印发的《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正确处理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破”与“立”的关系,源网荷储一体推进,全面提升可再生能源安全可靠供应能力;统筹可再生能源供给与重点领域绿色能源消费,加快推进增量替代,稳步扩大存量替代,稳妥推动可再生能源有序替代传统化石能源。

  

  在青海格尔木,我国首个集“光热+光伏+储能”于一体的多能互补示范项目成功投运,该项目不仅实现了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还为荒漠地区带来了绿色发展的新机遇;在山东青岛,国家电投建设的全球首个海上漂浮式光伏电站“青岛昌邑柳疃50兆瓦项目”顺利并网发电,为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开辟了新路径;在广东珠海,一座以氢能为核心的零碳产业园区正式启用,通过氢能燃料电池及氢能发电系统的集成应用,实现了园区内能源供应的清洁化、低碳化。

  

  “绿色已成为新型能源体系的核心特征。科技创新在此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动了清洁能源比例的不断提升和能源结构的持续优化。”业内专家表示。

  

  近年来,绿色能源产业正逐步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我国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新兴的绿色技术和数字技术正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天津滨海新区,一座集“风、光、储、充”于一体的智慧能源站正式投运,通过智能调度,实现了清洁能源的最大化利用;在湖北武汉,地铁线路开始采用氢能燃料电池列车,不仅减少了碳排放,还提升了运营效率;在四川成都,一座大型数据中心采用了液冷技术,有效降低了能耗,提高了数据处理能力,展现了绿色数据中心的新风貌。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不断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迎来了新的突破。业内专家表示,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发电量稳步提升,正逐步成为未来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5.2%,其中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同比提高了2.5个百分点,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4年度《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提到,预计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有望超过目前各国既定发展目标总和的约25%,足以满足全球电力需求的增加。中国的贡献尤为突出,2023年,中国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的约六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能源转型不仅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节能降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业内专家表示,通过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增加非化石能源的比例,可以为全社会的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面对当前和未来的挑战,应充分利用新兴能源技术,提高绿色能源的比例,同时加强传统能源与制造业、数字化技术的融合创新,不断提升我国能源领域的绿色竞争力,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上述专家说。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露天煤矿开采呈现哪些新趋势?
能源企业如何迎接下一次工业革命?
畅通充电桩进小区之路,有多难?
浙江电改历程、面临的形势及展望
如何应对新能源汽车充电速度狂飙
如何让绿电供得上、用得好
产品交流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提升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 探秘国内首个
我国最大潮流能发电机组研制成功
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应未雨绸缪
技术交流  
新疆油田套损修复技术挺进“千米级”
塑料“变废为油”转化效率超95%
中国石油石化院核心催化剂技术助力“
中国科学家实现新型半导体光伏研发
成功案例  
三峡巴西帕尔梅拉风电项目完成全部风
我国首批商用堆产碳-14成功出海
国内首台百万褐煤发电机组并网发电成
全球首台500千伏植物油变压器成功
他山之石  
引力波信号验证霍金黑洞面积定理
“光子折纸”技术可在芯片上折叠玻璃
一次高温美发或释放超百亿纳米颗粒
现有商用磁铁可助力太空制氧
优化基站设施能耗 助推绿色低碳发展
湖北: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支持绿色低
数字智造+零碳园区:专家共议低碳发
助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三部门“小切
系统发力推动低碳转型
变“废”为“宝”,用咖啡渣种出低碳
湖南江永:循环经济+特色农业 激活
以循环经济为笔 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绿色中国新图景 变废为宝 绿色循环
京沈产学研融合助推循环经济发展
浙江模式激活绿色动能循环经济勾勒全
丰倍生物:产业链协同助力绿色循环经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2010年吉林省生态省建设、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建设》
项目名称:《吉林省节能减排网络信息平台建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6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