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龙:发力循环经济工业发展增添“绿色动能” |
加入时间:2025-03-02 来源:新浪财经
|
|
|
|
|
2月21日,大龙开发区党工委2025年第4次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提高站位持续用力,把严格遵守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作为铁规矩、硬杠杠,严抓不放常抓不懈。要认真履责守廉,做好表率,从严监督执纪,把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要深入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深化文明创建、基层治理工作。会议强调,要聚焦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这一经济工作“头号工程”,狠抓“5+3”工作机制落地实施,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奋力实现一季度“开门红”。要统筹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和防范风险、安全生产、生态环保、耕地保护各项工作,全力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发力循环经济工业发展增添“绿色动能”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必然要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贵州大龙汇成新材料有限公司以技术创新赋能资源循环利用,采用“资源综合利用+能源循环”的生产模式,为行业提供了绿色、低碳发展参考范例。
在汇成新材料有限公司萃取车间,一块块硫化锰渣被投入到生产设备里,经过球磨、浸出、除杂等一系列特定工序后,提取出镍、钴、锰等有价金属。
汇成研发团队经过30余年对电池材料的理解,在高纯硫酸锰以及四氧化三锰还有电池材料的回收,特别是锰渣的回收,在电池材料领域技术方面已经取得很大的突破,近五年获得了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为大龙甚至贵州省电池材料领域的产业链做出了一部分贡献。
据了解,汇成新材料是一家集新能源动力电池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主攻高纯超细无机功能材料领域的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其先后研发出电池用硫酸锰“直接提纯法”、锂电池用四氧化三锰“直接氧化成型法”、浸出锰渣综合利用技术和硫化锰渣资源回收产生三元前驱体原料等先进工艺技术,建立“原锰矿--工业硫酸锰--电池用硫酸锰--锂电池用四氧化三锰--高端锰酸锂”产业链,并结合公司的锰渣综合利用技术,构建起具有公司特色的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
目前,该公司生产的电池用硫酸锰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60%,锂电池用四氧化三锰产能国内领先,电池用代汞缓蚀剂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85%。已获得专利50余项,主持和参与制定行业标准3项,成为全球领先的电池用硫酸锰生产服务商,实现从锰矿加工到锰系锂电池正极材料深加工全产业链规模化。
近年来,大龙开发区大力发展以锂离子动力电池材料为主导的新型功能材料首位产业,同步发展循环环保等重点产业,逐步完善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绿色动能”。(今日大龙曾明吴碧艳唐双双)
大龙好声音
近日,天眼新闻以《海外资源耦合国内产业!中伟股份“出海”延链拓版图》为题,报道了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摩洛哥项目首批三元前驱体生产线正式投产,这批产品将供应至欧美乃至全球新能源市场,年均为百万辆电动汽车提供电池材料。
在企业“发展全球化”战略加持下,中伟股份自2021年启动布局海外产业,“出海”印尼、韩国、欧美非等国家和地区,在资源端、材料端、市场端的全球化发展水平逐年升维。随着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快速迭代,全球化给予中伟股份更多发展机遇。中伟股份已然成为贵州面向全球拓展产业版图的一家代表性企业。据了解,此次投产的中伟股份摩洛哥项目,也是摩洛哥入局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重要时刻。未来,项目有望为整个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树立全新标杆。
梵净时评:让更多“贵州制造”走出国门
开放发展是高质量发展和产业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年初召开的全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进会明确指出,“扩大高水平开放合作”是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
随着全球产业链的重构和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制造业的高端化转型正迎来历史性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贵州制造业企业也在充实自己全球化能力。
在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引领下贵州制造业主体活力足、增长韧性强的优势不断显现,外贸韧性和竞争力不断巩固增强。企业通过不断地精进技术,改造工厂、重组团队、拓展全新市场、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新产品、新业态、新品牌不断涌现,占领附加值更高的位置。
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度融入全球分工体系的制造业,在新发展格局中抢抓机遇,多元化布局,在竞合中重塑产业链。目前,贵州制造业出海的角色,也在努力从输出产品到输出工业能力,从单纯卖产品到技术合作甚至融入区域产业链的转变。
大力发展开放型产业,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贵州将以东南亚、南亚、中亚为重点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更多制造业企业加快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在全球市场扬帆起航。
|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