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旧版入口
 
网站首页 最新资讯 政策法规 经验交流 知识宝典 专题活动 专家观点 节能论坛 精英智库 高端视点
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 产品商城 技术推介 项目推介 会议会展 数据统计 会员服务 培训中心 创新创业
发挥央企主导作用,做强做大万亿资源循环产业
加入时间:2024-10-28  来源:本站  作者:李婷
 
<p>  2024年10月18日,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在天津正式挂牌成立。新央企的成立,如同一颗投入绿色经济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br/></p><p>  </p><p> <strong> 中国资源循环利用万亿产业持续壮大</strong></p><p>  </p><p>  中国循环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到2025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产值预计将达到5万亿元人民币。2020年,中国的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15年提高了约26%。具体数据表明,2020年废钢利用量约为2.6亿吨,替代了62%品位铁精矿,废纸利用量约为5490万吨,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1450万吨,占国内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的23.5%。其中,再生铜、再生铝和再生铅的产量分别为325万吨、740万吨和240万吨。在“十四五”期间,预计到2025年,主要资源产出率将比2020年提高约20%,单位GDP能源消耗和用水量将分别降低13.5%和16%。此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将保持在86%以上,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0%,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同样达到60%。这些目标的实现,将进一步推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p><p>  </p><p>  总体来看,中国循环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是对资源安全的保障,也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例如,在资源循环领域深耕20年的格林美通过回收电子废弃物、电池、拆解报废汽车、回收利用钴、镍、锰、铝等金属,相当于累计碳减排261万余吨、人工造林2.6亿余株,按每亩150株成材林计算,等于新造了174万余亩的连片森林。相信随着政策的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循环经济在未来将继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p><p>  </p><p><strong>  资源循环利用已成为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重要途径</strong></p><p>  </p><p>  中国循环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成为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力量。据《2024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轮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机动车、废旧纺织品、废玻璃、废电池(铅酸电池除外)十个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3.76亿吨,同比增加1.5%。其中,废钢铁是回收量最高的品种,占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的60%以上。</p><p>  </p><p>  另外,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最新统计,全球锂资源储量为2600万吨金属锂当量,中国锂资源储量在全球的占比不到10%,排名第四;全球已探明的钴矿储量约710万吨,中国已探明的钴储量仅为8万吨,仅占全球总储量的1.14%;全球镍储量合计约9500万吨,中国已探明的镍探明储量280万吨,仅占全球总储量的2.95%,我国镍资源的对外依存度高达86%。同时,美国国家安全关键矿产50种、欧盟关键原材料30种以及日本重点关注稀有金属34种等海外原材料管控目录中均包含锂钴镍等战略金属。因此,中国锂钴镍关键矿产的唯一出路为:全循环战略,实现自主可控。预计到2030年,我国将迈入循环型社会,锂镍钴关键矿产循环成为主流配置,至2050年,镍、钴循环占比当期使用量接近80%,锂循环占比当期使用量65%(图1)。这些数据表明,资源循环利用已成为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重要途径。</p><p>  </p><p>  在政策层面,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出台了《“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到2025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5万亿元的目标。规划提出了一系列重点任务和工程,包括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提升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水平等,旨在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在废旧物资回收、再生资源利用、清洁生产等环节,不断推出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环境污染。</p><p>  </p><p>  目前,中国的主要资源产出率相较于2015年提高了约26%,单位GDP能源消耗和用水量分别大幅下降。再生资源利用能力显著增强,废钢利用量约2.6亿吨,再生有色金属产量1450万吨,资源循环利用已成为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重要途径。以废塑料回收利用为例,2023年我国约4300万吨废塑料被焚烧或填埋,如果其中50%能够实现化学循环,就相当于开发了一个超过6000万吨的油田,对保障国家能源和矿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p><p>  </p><p><strong>  中国循环产业未来趋势与展望</strong></p><p><strong>  </strong></p><p>  未来,中国循环型生产方式将全面推行,绿色设计和清洁生产将普遍推广,资源综合利用能力显著提升,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将更加完善,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能力进一步提升,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基本建成。资源利用效率将大幅提高,再生资源对原生资源的替代比例进一步提高,循环经济对资源安全的支撑保障作用进一步凸显。</p><p>  </p><p>  因此,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将呈现以下趋势:一是产业链深度整合与协同合作,通过形成闭环生态系统,共同推动资源的循环利用;二是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升级,引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资源回收利用效率;三是再生材料使用比例大幅提升,真正打通废料——材料的闭路循环,推动资源循环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四是国际化合作与ESG标准统一,国与国之间的循环经济将实现互补合作、协同发展,ESG将推动全球循环经济体系新发展。</p><p>  </p><p>  然而,中国循环经济产业还将面临一些挑战,包括重点行业资源产出效率不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规范化水平低、前端分类回收缺乏用地保障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市场机制等手段加以解决。随着政策的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循环经济在未来将继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p><p>  </p><p>  展望未来,中国循环产业将继续沿着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前进。</p><p>  </p><p>  因此,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将带动形成一批循环经济领域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推动实现全社会废弃物应收尽收、能用尽用,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在维护国家战略性资源安全稳定、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韧性等方面发挥兜底保障作用。</p><p>  </p><p>  </p><p><br/></p>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露天煤矿开采呈现哪些新趋势?
能源企业如何迎接下一次工业革命?
畅通充电桩进小区之路,有多难?
浙江电改历程、面临的形势及展望
如何应对新能源汽车充电速度狂飙
如何让绿电供得上、用得好
产品交流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提升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 探秘国内首个
我国最大潮流能发电机组研制成功
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应未雨绸缪
技术交流  
新疆油田套损修复技术挺进“千米级”
塑料“变废为油”转化效率超95%
中国石油石化院核心催化剂技术助力“
中国科学家实现新型半导体光伏研发
成功案例  
三峡巴西帕尔梅拉风电项目完成全部风
我国首批商用堆产碳-14成功出海
国内首台百万褐煤发电机组并网发电成
全球首台500千伏植物油变压器成功
他山之石  
引力波信号验证霍金黑洞面积定理
“光子折纸”技术可在芯片上折叠玻璃
一次高温美发或释放超百亿纳米颗粒
现有商用磁铁可助力太空制氧
优化基站设施能耗 助推绿色低碳发展
湖北: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支持绿色低
数字智造+零碳园区:专家共议低碳发
助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三部门“小切
系统发力推动低碳转型
变“废”为“宝”,用咖啡渣种出低碳
湖南江永:循环经济+特色农业 激活
以循环经济为笔 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绿色中国新图景 变废为宝 绿色循环
京沈产学研融合助推循环经济发展
浙江模式激活绿色动能循环经济勾勒全
丰倍生物:产业链协同助力绿色循环经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2010年吉林省生态省建设、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建设》
项目名称:《吉林省节能减排网络信息平台建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6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