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旧版入口
 
网站首页 最新资讯 政策法规 经验交流 知识宝典 专题活动 专家观点 节能论坛 精英智库 高端视点
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 产品商城 技术推介 项目推介 会议会展 数据统计 会员服务 培训中心 创新创业
以发展的“含绿量”提升增长的“含金量”
加入时间:2023-08-04  来源:本站  作者:liting
 

  转一圈可发电34.2千瓦时!前不久,全球首台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海上风电场成功并网发电。目前,我国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超过50%,历史性超过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折射出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坚实步伐。
  
  绿色发展是用最少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发展,是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的“含金量”较高,一个重要体现就是,绿色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协同作用增强。从环境质量数据看,上半年我国整体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较高水平,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比例比去年同期上升2.1个百分点;从能源利用效率来看,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0.4%,钢铁、原铝、水泥熟料等单位产品能效处于世界先进水平,5G基站单站能耗较商用初期下降20%以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发展的“含绿量”彰显增长的“含金量”,标注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绿色转型不仅是节能降耗、降本增效的有力手段,也赋予产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国在这方面的潜力相当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半年,在能源产业绿色转型引领下,光伏电池、风力发电机组等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4.5%、48.1%,产业相关的绿色材料供给增加,其中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多晶硅产量分别增长89.1%、86.4%。新能源汽车“扬帆出海”,与之相关的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充电桩等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6.4%、53.1%。绿色发展跑出“加速度”,为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就必须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全面提升传统产业绿色化水平,以发展的“含绿量”提升增长的“含金量”。
  
  在安徽宿州,漂浮式光伏电站让“废水”变成全新的电站载体,实现了采煤沉陷区的“变废为宝”;在宁夏灵武,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持续发力技术创新,实现了从“靠煤吃煤”到“点煤成金”的转变……放眼神州,一个个案例告诉我们,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绿色产品、绿色行业发展势头良好,正成为经济发展新增长点,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抢抓新动能带来的新发展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定能积蓄澎湃的绿色动能。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露天煤矿开采呈现哪些新趋势?
能源企业如何迎接下一次工业革命?
畅通充电桩进小区之路,有多难?
浙江电改历程、面临的形势及展望
如何应对新能源汽车充电速度狂飙
如何让绿电供得上、用得好
产品交流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提升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 探秘国内首个
我国最大潮流能发电机组研制成功
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应未雨绸缪
技术交流  
新疆油田套损修复技术挺进“千米级”
塑料“变废为油”转化效率超95%
中国石油石化院核心催化剂技术助力“
中国科学家实现新型半导体光伏研发
成功案例  
三峡巴西帕尔梅拉风电项目完成全部风
我国首批商用堆产碳-14成功出海
国内首台百万褐煤发电机组并网发电成
全球首台500千伏植物油变压器成功
他山之石  
引力波信号验证霍金黑洞面积定理
“光子折纸”技术可在芯片上折叠玻璃
一次高温美发或释放超百亿纳米颗粒
现有商用磁铁可助力太空制氧
优化基站设施能耗 助推绿色低碳发展
湖北: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支持绿色低
数字智造+零碳园区:专家共议低碳发
助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三部门“小切
系统发力推动低碳转型
变“废”为“宝”,用咖啡渣种出低碳
湖南江永:循环经济+特色农业 激活
以循环经济为笔 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绿色中国新图景 变废为宝 绿色循环
京沈产学研融合助推循环经济发展
浙江模式激活绿色动能循环经济勾勒全
丰倍生物:产业链协同助力绿色循环经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2010年吉林省生态省建设、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建设》
项目名称:《吉林省节能减排网络信息平台建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6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