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旧版入口
 
网站首页 最新资讯 政策法规 经验交流 知识宝典 专题活动 专家观点 节能论坛 精英智库 高端视点
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 产品商城 技术推介 项目推介 会议会展 数据统计 会员服务 培训中心 创新创业
赵民革代表建议:设立国家钢铁低碳技术创新中心,推动钢铁业低碳绿色转型
加入时间:2024-03-05  来源:本站  作者:liting
 

  加快推进低碳转型,是钢铁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保持产业竞争优势、引领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重大举措。在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首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民革带来了3条“推动钢铁行业低碳绿色转型”的具体建议。
  
  第一,设立国家钢铁低碳技术创新中心。当前,国际主要钢铁生产国家(地区)均制定了极富雄心、极具挑战的低碳技术发展计划,希望借此扭转其钢铁工业全球竞争力走弱势头。与之相比,我国钢铁行业低碳转型起步较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碳技术储备不足,研发攻关力量较为分散,国家层面尚未形成针对核心低碳共性技术的系统支持方案。“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在钢铁行业设立国家钢铁低碳技术创新中心,配套钢铁强国科创专项资金,在绿色低碳、数字智能和多学科融合领域形成科学导向的基础性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研究和市场导向的应用型研究体系,打通创新链和产业链堵点。”赵民革特别提出,要重点支持钢铁行业及上下游产业链开展低碳技术基础性研究和能力建设、世界前沿低碳共性技术研发及应用,同时推动钢铁行业EPD平台建设及下游用钢产业链应用,以及绿色钢铁材料政府采购,钢铁新材料、新装备跨产业链国货国用。
  
  第二,出台一揽子政策。赵民革对比分析认为,国外绿色低碳转型启动较早的国家,支持政策更加具体、支持金额总量大,多数在国家层面建立了绿色低碳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绿色低碳转型项目和重大技术研发。“我国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也亟须国家层面结合我国资源禀赋和钢铁工业发展特点,出台产能治理、技术创新、财税金融、人力资源等有针对性的一揽子政策,统筹推进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他表示。为此,赵民革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形成政策合力,研究制定低碳驱动下钢铁行业总量下行阶段的人员安置系列政策、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财税与金融支持系列政策、绿色低碳重大技术创新支持政策、钢铁行业纳入碳市场政策,完善绿色低碳钢铁产品推广应用标准政策体系等,统筹推进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第三,引导、鼓励钢渣等固废资源综合利用。2023年全国约产生钢渣1.5亿吨,而目前,我国钢渣综合利用率约为40%,远低于国外钢渣综合利用水平。
  
  为此,赵民革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在3方面加强政策引导。一是加大力度推进行业协同。推动钢铁与下游行业建立更广泛的协同耦合发展机制,共同开展钢渣产品质量评价、实际工程应用验证等,为钢渣高效利用疏通拓展渠道。二是出台相关政策对钢渣在建材行业的应用提供支持和引导,形成钢渣产品质量管控体系。三是进一步建立推广钢渣应用的具体标准,提供钢渣应用场景和推广计划,提高钢渣资源化利用水平。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露天煤矿开采呈现哪些新趋势?
能源企业如何迎接下一次工业革命?
畅通充电桩进小区之路,有多难?
浙江电改历程、面临的形势及展望
如何应对新能源汽车充电速度狂飙
如何让绿电供得上、用得好
产品交流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提升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 探秘国内首个
我国最大潮流能发电机组研制成功
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应未雨绸缪
技术交流  
新疆油田套损修复技术挺进“千米级”
塑料“变废为油”转化效率超95%
中国石油石化院核心催化剂技术助力“
中国科学家实现新型半导体光伏研发
成功案例  
三峡巴西帕尔梅拉风电项目完成全部风
我国首批商用堆产碳-14成功出海
国内首台百万褐煤发电机组并网发电成
全球首台500千伏植物油变压器成功
他山之石  
引力波信号验证霍金黑洞面积定理
“光子折纸”技术可在芯片上折叠玻璃
一次高温美发或释放超百亿纳米颗粒
现有商用磁铁可助力太空制氧
优化基站设施能耗 助推绿色低碳发展
湖北: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支持绿色低
数字智造+零碳园区:专家共议低碳发
助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三部门“小切
系统发力推动低碳转型
变“废”为“宝”,用咖啡渣种出低碳
湖南江永:循环经济+特色农业 激活
以循环经济为笔 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绿色中国新图景 变废为宝 绿色循环
京沈产学研融合助推循环经济发展
浙江模式激活绿色动能循环经济勾勒全
丰倍生物:产业链协同助力绿色循环经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2010年吉林省生态省建设、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建设》
项目名称:《吉林省节能减排网络信息平台建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6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